代理模式

代理模式

 
 
代理的实现分为:
 
静态代理:代理类是在编译时就实现好的。也就是说 Java 编译完成后代理类是一个实际的 class 文件。
动态代理:代理类是在运行时生成的。也就是说 Java 编译完之后并没有实际的 class 文件,而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的类字节码,并加载到JVM中。
 
 
与相似的设计模式的区别
 
代理模式VS外观模式VS适配器模式
 
这三个模式的相同之处是,它们都作用于用户与真实被使用的类或系统之间,作一个中间层,起到了让用户间接地调用真实的类的作用。
 
装饰器模式:能动态的新增或组合对象的行为。 
代理模式: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. 
适配器模式:是对其他对象接口的一种转换行为,将原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,达到适配的效果。
外观模式:外观对象提供对子系统各元件功能的简化为共同层次的调用接口,它主要起到"简化作用"。
 
装饰模式是“新增行为”,代理模式是“控制访问行为”,适配器模式是"转换行为",外观模式是一种"简化行为"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代理模式VS外观模式VS适配器模式VS装饰器模式 对比原文:https://blog.csdn.net/hp910315/article/details/51111744
 
 
代理模式的作用
 
代理模式使用代理对象完成用户请求,屏蔽用户对真实对象的访问。现实世界的代理人被授权执行当事人的一些事宜,无需当事人出面,从第三方的角度看,似乎当事人并不存在,因为他只和代理人通信。而事实上代理人是要有当事人的授权,并且在核心问题上还需要请示当事人。
在软件设计中,使用代理模式的意图也很多,比如因为安全原因需要屏蔽客户端直接访问真实对象,或者在远程调用中需要使用代理类处理远程方法调用的技术细节 (如 RMI),也可能为了提升系统性能,对真实对象进行封装,从而达到延迟加载的目的。
 

延迟加载

延迟加载的核心思想是:如果当前并没有使用这个组件,则不需要真正地初始化它,使用一个代理对象替代它的原有的位置,只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对它进行加载。使用代理模式的延迟加载是非常有意义的,首先,它可以在时间轴上分散系统压力,尤其在系统启动时,不必完成所有的初始化工作,从而加速启动时间;其次,对很多真实主题而言,在软件启动直到被关闭的整个过程中,可能根本不会被调用,初始化这些数据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。
 
Java中动态代理的实现
 
生成动态代理类的方法很多,如,JDK 自带的动态处理、CGLIB、Javassist 或者 ASM 库。JDK 的动态代理使用简单,它内置在 JDK 中,因此不需要引入第三方 Jar 包,但相对功能比较弱。CGLIB 和 Javassist 都是高级的字节码生成库,总体性能比 JDK 自带的动态代理好,而且功能十分强大。ASM 是低级的字节码生成工具,使用 ASM 已经近乎于在使用 Java bytecode 编程,对开发人员要求最高,当然,也是性能最好的一种动态代理生成工具。但 ASM 的使用很繁琐,而且性能也没有数量级的提升,与 CGLIB 等高级字节码生成工具相比,ASM 程序的维护性较差,如果不是在对性能有苛刻要求的场合,还是推荐 CGLIB 或者 Javassist。
 
 

 

 

欢迎关注我公众号:

 

 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粤ICP备17041560号-2